新闻中心

欧洲能源危机对我国敲响警钟

日前,由上海欧洲学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承办的《欧洲经济形势报告(2021-2022)》发布暨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邱强在《报告》中撰文说,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爆发,再次对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在实现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建立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文章提到,欧盟4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例如,俄气占德国天然气供应量的66.1%、意大利43.3%,而一些中东欧成员所占比例更高,如捷克100%,芬兰97.6%,匈牙利95%,斯洛伐克85.4%。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洲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价格急剧上升。欧盟经济和欧洲人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此情形下,欧盟成员国开始制订并实施摆脱俄罗斯能源的政策,国际能源署也密集出台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的政策建议,美国与欧盟发表声明要共同行动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例如,2022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与美国联合发布《关于欧洲能源安全的联合声明》,美国将努力确保 2022 年为欧盟市场增加至少 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

除此之外,为了缓解能源危机,欧洲多国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文章对此做了梳理,比如宣布重启已废弃的煤电项目,加大本土油气开发,新建核电站或宣布推迟弃核时间,大规模集中采购天然气等。2022年3月,欧盟将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在一起,推出了REPowerEU(欧盟可再生赋能)计划。从长期看,扩大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气能源,是欧洲清洁能源转型的唯一出路,既可以实现能源安全,又可以实现气候安全。

然而,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的影响只是开始。文章说,国际能源市场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对我国而言,虽然已经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但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安全新旧风险交织,油气资源短板长期存在,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紧张问题时有发生,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建设高水平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文章说,“端好能源饭碗,保障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与核心目标。”

在欧洲各国多方寻求液化天然气货源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过程中,地区有限的液化天然气接收设施,成为其谋求能源安全的主要瓶颈。而基于当前我国油气消费形势,文章说,解决好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伴随我国油气消费量和进口量的不断增长,油气管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油气储备、应急调峰能力不足,管网互联互通程度不高,始终是制约我国油气市场稳定发展的短板。”

从欧洲的能源危机中也能看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而不能够未立先破。文章说,能源转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在能源系统稳定性、经济性、清洁性之间维持平衡。过于激进地向新能源转变,不仅推高能源价格,也会引发阶段性能源短缺。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文章总结说,必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协同推进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着力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